只要投资120元加入“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到时就能返30万元至50万元。对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好事你相信吗?
近日,经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对这起被骗人员3万余人、涉案金额540余万元的案件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冯某、高某、蔡某三人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至二年,各并处罚金。
“这是国家一个扶贫项目,只需缴纳120元即可成为‘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会员,基金会现已筹集资金300亿元,会员达到一定人数后,项目一落地每人就可领取30万元至50万元的扶贫款……”微信群里的这条信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
2023年4月初,冯某在他人介绍下,组织参与了虚构的“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所谓的“120项目”。他们对外称该项目是国家设立的一个支持民族大业的项目,主要功能是精准扶贫、带领人民奔小康。
冯某通过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国家机关签署的通知、命令,合成与领导人会面的视频、图片,创设虚假的副会长、督察长身份等手段为基金会“正名”,还拉拢朱某、张某等14人(均另案处理),组建了法务部、纪检监察部、综合部等部门。
该诈骗团伙内部分为5个大队,拟定每个大队发展目标会员1万人。他们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建立微信群、QQ群,层层发展会员,公开承诺以120元的少量投入便能获取高额“回报”,诱骗被害人缴纳“会员报名费”。同时,该诈骗团伙还通过网络群组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诱骗大量被害人入局。高某和蔡某负责逐级收取会费后进行资金转移。
“冯某给我看过上级部门给他的批复和任命文件,他让我们发展会员,说是帮扶有困难的人,等跟相关部门对接好后下发扶贫款。他按职务给我们开工资,他当时给我定的职务是法务部部长,跟别人介绍时称我是退休的某公安分局局长。”朱某交代说:“我加入后就开始通过微信发展会员,跟他们说只要交120元会费就能入会,加入这个平台可以享受30万元至50万元的‘福报’。”
花120元就可以坐等几十万元的回报,简单的形式、低廉的成本,加上国家政策和退休公职人员身份的包装,这些人员顺利发展了很多会员,并成为会员口中“可信赖的人”。经统计,不到3个月时间,他们打着“支持民族大业”“国家扶贫项目”的幌子,吸引了全国10余个省份的3.6万余名被害人入会,骗取会员会费540余万元。
2023年6月初,家住淮阳区的李大爷经朋友推荐入会,但迟迟没有收到任何回报,经多次询问也没有得到确切答复。李大爷心生疑虑,将此事告知了家人。家人察觉到李大爷可能被骗,立即报警。6月16日,冯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2023年5月底,在会员达到预定人数时,有会员主张分红,冯某以各种理由拖延放款,当时就有会员对该项目产生过怀疑,但因为参与人数众多且又不断有新人加入,他们怀疑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直至冯某等人纷纷落网,会员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鉴于该案涉案金额高、涉及人员多、造成影响大,案件关系复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淮阳区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机关调查取证,固定证据。2023年10月16日,该院对该案提起公诉。(李亚晖)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出狱后重操旧业 买卖假证二进宫
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