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满怀憧憬地向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料,部分简历却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沦为牟利的商品。近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陈某通过虚假招聘方式,非法获取并售卖简历,累计获利4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
陈某在某电商公司任职期间,曾擅自泄露十余份简历给公司客户。离职后,陈某发现贩卖简历信息存在商机,遂萌生出假借招聘之名、售卖求职者信息牟利的念头。于是,陈某购买某公司招聘网账号,发布IT、新媒体等就业市场热度较高的虚假岗位招聘信息,累计获取上万份求职简历。这些简历上均含有求职者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主要工作经历等信息。
手握海量简历的陈某,将销售对象瞄准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就业培训类公司,主动上门推销,并以每份1.5元至3元的价格将简历卖出。短短三个月内,陈某非法获取求职者个人信息21349条,累计出售信息16302条,共计获利42561元。
2023年6月27日,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退还违法所得42561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某无视国家法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考虑陈某的认罪态度和退赃情节,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现该判决已生效。(李倩 戚伊琪 刘依)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伪造支付凭证主张高额车辆维修费
“临时工”仅工作了一天,构不构成劳动关系?法院:符合构成要件,劳动关系成立
工资按天计算,随时可以走,劳动工具也是自己携带 “临时工”仅工作了一天,构不构成劳动关系? 存续一天的劳动关系争议经法院判...“保险精英”暗筑非法换汇链涉案超4亿元 江苏江阴检察通过行刑反向衔接推动挽损工作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顾月月 玄晓霞 “截至2025年5月底,侦查阶段排查出的50余名非法换汇人员的行政处罚,已...新能源电池衰减过快可以要求全额退款吗 法院:对因新技术难题导致的瑕疵履行司法可持适当容忍态度
本报记者 张海燕 本报实习生 赵梓丞 上海一客车公司因采购的新能源电池衰减过快,将电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