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锁定污染源,还一湖碧水清波_湾区律师网

无人机锁定污染源,还一湖碧水清波

2024-10-23 10:55:11  浏览:943  来源:法治网
“自从37号入水口的污水问题解决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面积的水质污染问题。”近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到辖区星湖湿地公园开展...

“自从37号入水口的污水问题解决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面积的水质污染问题。”近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到辖区星湖湿地公园开展“回头看”,肇庆市星湖管理局工作人员自信地说,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要到了,他们有信心以明净碧绿的湖水迎接游客观岩、戏水、赏鸟。

星湖湿地公园始建于2003年,2013年正式成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是广东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肇庆最亮丽的生态名片。可是一年前,这里的生态环境差点亮起了“红灯”。

大量黑臭污水从何而来?

“星湖湿地公园湖面出现了大量黑臭污水,我怀疑有人往星湖偷排废水,你们赶快去调查调查吧。”2023年4月,肇庆市星湖管理局接到群众这一举报,同时通报给端州区检察院。该院随即成立了办案组。

“星湖的水源来自上游北岭山片区,但光是水面面积就有677公顷,流入星湖的入水口有58个。污染位置在哪里?”在端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办案组和肇庆市星湖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起讨论着。

早在2022年上半年,端州区检察院就与肇庆市星湖管理局共同合作开发了星湖水源电子数据模型,借助该模型,检察官可以在该院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实时查看星湖各入水口的具体位置和现状描述。

通过电子数据模型,办案组初步认定污水是37号入水口排出的,“我们到达37号入水口时,发现附近湖面已被染成了黑色。黑色污水正断断续续地流入湖中,湖面漂浮着白色泡沫状物质,伴随着阵阵臭味。”

和该院办案组一起到达污染现场的,还有肇庆市城市排水事务中心及区住建局、城管局、环保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和办案组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共同查找污染源头。

“去年37号入水口东侧一所高校的污水管破裂,曾经出现过污染。会不会是污水管再次出现破裂?”“入水口北侧有一处垃圾中转站,可能是垃圾污水溢出进入了市政雨水管网,导致污染?”……联合调查组分析了多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在37号入水口周边细致排查,把沿途沙井盖逐个打开查看,试图从中寻找出污水的流向。

但是,人工排查的方式,容易受污水的排放时间、排放量、排放距离等影响。因此,排查工作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排查了近一个月,也没有查出污水究竟来自哪里。

无人机“千里眼”锁定污染源

为重新梳理排查思路,调查组一行再次到该院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仔细观察实地沙盘中37号入水口的上游地域及城区雨水、污水管网图。

“37号入水口的南侧是下游地带,西侧是湖面方向,两个方向都可以排除污染来源的可能性。东侧是去年曾经出现污染的高校,已在前期排查中排除。这样看来,污染的唯一来源只有北侧的北岭山方向。”检察官分析认为,由于北岭山山水资源充足且环境优美,北岭山周边开设了上百家餐饮企业,极有可能是污水的来源。

餐饮企业分布广,调查组就采用“无人机巡航+人工排查”方式,一方面由检察官驾驶无人机高空巡航,沿着37号入水口一路往北进行航拍,查看沿线明渠和排洪渠的水质情况,找出污水进入雨水管网的分界点;一方面由调查组其他人员继续沿着北岭山方向实地排查。

其间,检察官接到实地排查人员的来电:“北岭山排洪渠网改造工程在施工,我们在沿途发现有污水排入。”为什么会有污水流入排洪渠?这里的污水与37号入水口的污水是否出处相同?检察官立即赶往现场。

“排洪渠出现的污水与37号入水口排出的相似,但由于遮挡物遮挡,无法判断污水从何处流入。”为此,办案组马上操作无人机航拍,发现流入排洪渠的河道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一种是从北岭山由北向南流入的山水,清澈见底;另一种则是附近某学院方向流入的水,黑色带泡沫状。

无人机航拍显示,污水的来源指向附近的某学院,真相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精准监督职能部门履职

这时候,检察官还没有弄清楚排洪渠出现的污水,究竟是新的污水点,还是他们一直查找的流向37号入水口的污水。为进一步查明事实,检察官再次寻求技术支持,“我们通过无人机4G远程遥感技术,对污水经过的区域进行三维建模,形成全景合成图。再将全景合成图与城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电子数据对比碰撞,由此确定该排洪渠处污水的最终流向为37号入水口。”

同时,检察机关再次组织调查组来到某学院,实地查看污水产生的原因。经调查发现,某学院东南侧的一栋新建学生宿舍在建设时,把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接错,导致生活污水进入了雨水管网,最终经过37号入水口流入星湖。

2023年5月29日,端州区检察院对此立案,并向肇庆市城市排水事务中心及城市管理部门发出磋商函,要求两部门依法履职。收到函件后,两部门积极履职,督促某学院迅速进行整改,对破损污水管进行修补,将污水管正确复位。

37号入水口污水问题解决了,但是星湖湿地公园频繁出现污染的问题依旧未能解决。

“星湖湿地公园存在着林地、湖面、岩山等区域地形起伏大、湖面覆盖广等复杂情况,但管理手段仍是白天人工船艇巡逻的方式,很难监管到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办理这起案件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好我们的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地监督办案。”该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后续工作中,为有效监督星湖污染治理进度,端州区检察院进一步运用无人机数字建模技术,对星湖进行全区域实景建模,建立了星湖湿地保护检察数据库,并定期开展无人机投影3D建模,通过多次数据碰撞对星湖湿地公园持续监督保护,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近日,该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高燕艳 王蓓蓓 陈淇铧 范忠平)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