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张萌)夫妻分居四年有余,双方相隔千里,这个离婚案该如何调解和审理?近日,河南省洛宁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的法官巧借微信,顺利调解此案。
2008年3月,原告吴某与被告陈某经人介绍相识,半年后步入婚姻殿堂,并于次年生育一对双胞胎女儿。由于婚前缺乏了解,性格不合,双方互相猜忌并打算离婚。后来,在亲人的劝说下,考虑到孩子还小,双方总算共同熬过了几年光景,这期间,因为猜忌、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双方争吵不断。2017年,原告离开家乡,一直分居至今。
2021年9月,在觉得婚姻走到尽头之际,原告吴某将被告诉至洛宁法院城关法庭。案情简单,法院根据原告提供的双方地址,案虽小,却“麻烦”。“在外务工,相隔千里。法律文书邮寄之后,双方是否还有和好如初的可能?”“一双女儿已到懂事年纪,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孩子之后的抚养又该怎样判决?”……这一系列问题,承办法官都在认真考虑着。
本着便民、利民的司法理念,承办法官决定全程通过微信快速开展案件调解工作。一个月之内,法官全力调和。在和好无望的情况下,结合法律规定,承办法官向双方分析案情事实,希望双方本着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的态度,就夫妻共同财产及孩子抚养问题提出合理意见。
弱化争议,善用方法,最终,法官根据双方实际情况及意见,达成调解协议,经确认无误后通过微信拍照将协议发送至双方,至此,一场远距离微信调解案件落下帷幕。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下一篇:出借银行卡赚外快 男子获刑六个月
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签订股权购买协议后能否反悔?深圳南山法院:满足一定条件案涉协议可解除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本报通讯员 付晓 本想入股好友公司,共同经营获益,没想到还未完成股权转让,公司就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