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董博婷、罗沙)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残疾人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何抒表示,这次发布的十个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引意义,体现了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其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重要价值理念,彰显了法治的应有之义。
典型案例中的卢某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中,卢某某系二级智力残疾,她的丈夫王某某在婚姻生活中对卢某某及其父母拳脚相加,实施家庭暴力。卢某某为此提起离婚诉讼,并提交了公安机关的报警回执、受案回执、询问笔录、家庭暴力告诫书等证据。案件受理后,法院邀请区残联共同走访卢某某及其家人。经调查评估后,由残联代家暴受害残疾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该案是全国首例由残联代为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
在牛某某诉某物流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中,某物流公司以牛某某隐瞒持有残疾人证,不接受公司安排的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法院经审理判决公司支付牛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5860元。此案明确了在残疾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披露其身有残疾的事实,对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劳动权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各级人民法院和残疾人联合会将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便民诉讼、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加大合作交流力度,切实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